文脉薪火传校园,非遗焕彩启新章。4月17日,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届“方寸寓舍风·社区承国韵”小家大爱宿舍文化节暨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在曲江校区11号宿舍楼前平台盛大开幕。校学工部副部长张明、后勤处公寓管理科副科长邹立、院党委副书记翟雨翔、学工办主任卢江涛、秦缘非遗文化馆馆长牛胜红以及十位非遗传承人应邀出席。

“着我汉家衣裳,复我礼仪之邦。墨染千秋色,针藏万古香”。开幕式在汉服嘉年华“云裳”国风秀中拉开序幕,当同学们行传统揖礼时,现场观众自发报以热烈掌声。这场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传统服饰之美,更通过青年学子的精彩演绎,让沉睡在古籍中的礼仪文化焕发新生,彰显了当代青年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担当与智慧。

随后,校学工部副部长张明进行发言,他表示学生宿舍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并对本次宿舍文化节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牢固树立宿舍安全的红线意识,做好文明宿舍创建;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社区,凝练学院特色;三是探索寝室特色劳动育人新模式新引擎,打造劳育品牌。

随后,学工办主任卢江涛详细介绍了系列活动安排,包括前期作品征集、现场非遗体验及后续安全讲座等内容,这些活动不仅注重趣味性,更强调实践性,让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安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为同学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大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宿舍凝聚力,通过宿舍活动认识自我、充实自我,集体出彩。

秦缘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馆长牛胜红进行致辞,她深入阐释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记忆。本次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宿舍生活,正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相信通过这样的平台,会有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院党委副书记翟雨翔与秦缘非遗文化馆馆长牛胜红共同为“非遗文化社区工作站”揭牌,并向10位非遗传承人颁发“非遗传习指导教师”聘书,这标志着我校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新里程碑。学院将继续以“三为”文化工作室为纽带,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在社区开展常态化、系列化的传统文化传习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弘扬,让传统文化走出“深闺”,走进学生日常生活,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新的光彩。


后勤处公寓管理科副科长邹立为学院2024年度18个“优秀文明宿舍”颁奖,表彰在卫生环境、文化氛围、安全规范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宿舍,希望获奖宿舍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宿舍共建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优秀宿舍学生代表微电231班张恺伟宣读《共建文明宿舍倡议书》,呼吁全体同学以行动维护宿舍安全与和谐,承诺从自身做起,争做文明宿舍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在非遗传统技艺互动区,旬邑剪纸传承人王邈指导学生们剪出吉祥纹样;古琴艺术家郭喜萍演奏《流水》,并讲解琴曲背后的文化典故;西安鼓乐传承人何妙妙带领学生体验唐代宫廷乐器;此外,彩塑、快板、内画等技艺展台前也围满师生,大家亲手制作泥塑、编织中国结,将作品带回宿舍装饰,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这些互动体验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传统技艺的精妙,更通过亲手实践加深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真正实现了“让非遗活起来”的目标。

非遗文化融入方寸寓舍,传统技艺化作育人纽带。本次活动通过“展、演、学、践”多元形式,将非遗传承与学生社区育人相结合,秉持“非遗文化+安全教育+劳动技能”三个理念,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育人新场景,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安全责任意识。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传统文化育人工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构建彰显学院特色的文化育人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