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征程上,博物馆日益成为培根铸魂的“精神殿堂”。5月21日,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长相思在长安”陕历博志愿高校行——走进西安理工大学活动,以“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创新范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育人优势,联动线上线下平台、融合历史现实维度,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深刻内涵。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翟雨翔、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学院学工办辅导员及大一全体师生参与活动,活动由陕历博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琦。
高琦首先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情况,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紧接着,陕历博西安理工大学志愿服务队队长邓泽宇。邓泽宇讲述在博物馆的志愿感悟,用志愿精神弘扬文博知识,并鼓励大家积极加入文博志愿者这一队伍,以青春知名做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活动中,社招志愿者吴菲带来的《你所不知道的法律文物》专题分享,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巧妙地以文物为钥匙,开启通往古代法律世界的大门,通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密码的器物,将抽象的古代法律知识具象化,让同学们在历史的细微处感受法治文明的演进脉络,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馆方也带了丰富的文艺演出及互动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学到知识的同时,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走向未来,让教育在行走中发生,让成长在体验中绽放。
思政课作为“人生必修课”,对于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它是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是引领在人生道路上保持正确方向的灯塔。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是一座收藏历史文物的宝库,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这一 “行走的课堂” 形式,正是对传统教学场域的创新性突破,学院将以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引导学生在博物馆中发现思政元素、挖掘思政价值,将思政课讲得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更加有感染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文化根脉、感悟时代精神,开启“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崭新篇章。




